私域流量越来越贵,但80%的付费用户,其实都藏在我们的“无效运营”里。不是用户不买单,而是老师没分清谁该“重点培养”,谁该“果断放弃”。
今天小海豚带来“知识付费私域用户6类分层法”,从行为和情绪两个方面,将用户分为6类,精准运营每一类用户的价值。一起来看看吧~
一、私域用户分层标准
为什么分层是私域变现的第一步?因为“撒网式”运营只会浪费资源和自己的精力。而真正的精准运营,可以从“行为价值”和“情绪价值”两个维度,把用户拆解成6类,每一类都有专属的“变现密码”。
1、行为价值分层
用户行为是用户需求最直接的体现,我们可以通过用户在私域里的互动、消费动作,快速判断他们的活跃度与转化潜力。
①主动型用户
这类用户一般是私域里的积极分子,他们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,遇到问题也是第一时间去寻求解答方法,学习动力十足。经常会主动在私域里提问或者分享一些自己的学习成果,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也是毫不逊色。
对于这类用户,我们要全力留住他们,让他们成为私域的中坚力量,带动其他用户一起活跃。
②观望型用户
这类用户的内心其实对知识类课程很感兴趣,也有学习的意愿,但对于花钱还是比较谨慎的,常常处于观望状态,时刻在评估投入时间和金钱去学习到底是不是值得。
他们偶尔会翻看下社群消息,看看其他人都在聊些啥,老师有没有发些实用干货分享,但在购买课程的时候常常会犹豫不决,需要再三考虑课程性价比、自己能不能坚持学下去等因素。
对于这类用户,关键是要消除他们的顾虑,搭建起从观望到行动的桥梁,促使他们迈出学习的第一步。
③沉默型用户
这类用户大多比较被动,不太愿意在私域里发言,对社群的活跃氛围参与感通常也比较低。可能是因为性格内向,或者忙于其他事情,就算老师在私域中分享非常有价值的资料、举办一些大额优惠活动,他们也会像没看见似的,默默潜水,但其实他们也会偶尔偷偷溜进来看一眼。
对于这类用户,我们要想办法唤醒他们,判断哪些是仍有潜力被激活的,哪些是大概率“沉睡不醒”的,做好筛选。
2、情绪价值分层
知识付费的本质是“价值交换”,除了知识本身,用户的情感诉求同样会影响他们的付费决策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动机与偏好,找到打动他们的关键方案。
①情感依赖型
这类用户把老师当成可信赖的人,对老师有着很深的情感寄托,会因为老师的鼓励而备受鼓舞,因为老师的关注而更加努力学习,很在意与老师之间的情感联结。
②功利速成型
这类用户目标很明确,参加学习、进入私域,就是为了快速获取实际的利益,比如提升成绩、获得证书、学会一项能马上变现的技能等等,他们更看重结果和效率。
③知识囤积型
这类用户酷爱知识,喜欢到处收集各类知识资源,当看到比较好的课程、文章、资料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保存下来,不管是不是当下就用得上,先囤着再说。
二、不同分层用户的精准运营策略
用户分层只是开始,它的最终目的在于“精准匹配资源”。针对以上6类用户的特质,小海豚设计了具备差异化的6套运营动作,既能提升用户体验,又能最大化提升变现效率。
1、行为价值分层用户运营策略
①主动型用户
打造“核心伙伴”体系,激活裂变与复购。这类用户是私域的“发动机”,运营重点是让他们感到“有回报、有归属感”。
建立“核心VIP社群”:设置进入门槛,比如为购买3门课程或推荐5人付费的用户提供专属权益——优先参与新课内测、免费领取老师笔记、每月1次一对一答疑,让他们感受到“与众不同”。
邀请参与内容共创:让用户投票选择下一门课的主题、收集他们的学习痛点作为课程案例、甚至邀请优秀用户在私域或直播中分享学习心得,让他们从“消费者”变成“参与者”,增强归属感。
②观望型用户
搭建“信任-行动”路径,推动用户首次付费。观望型用户的核心难点是“不信任”和“怕浪费”,这需要老师步步引导。
展示“信任凭证”:在朋友圈或社群中定期分享用户案例、课程好评、老师资质等,用事实打消用户顾虑,比如“学员学完文案课后,转化率提升了30%”,附带聊天截图或数据;或者截取学员的真实评价,避免泛泛而谈。
推出“低门槛体验课程”:设计19.9元-29.9元的短期体验课,比如“3天文案速成营”,内容聚焦“1个具体问题+1个实操方法”,让用户用低成本感受价值;同时搭配“体验课专属福利”,比如报正课立减100元,推动后续转化。
设置“限时活动节点”:观望型用户容易“拖延”,需要用限时福利推动他们进行决策,比如体验课结束后48小时内报正课,额外赠送“实操模板包”。
③沉默型用户
实施“唤醒-筛选”动作,盘活沉睡资源。沉默用户其实不需要“全员唤醒”,重点是筛选出有需求的群体。
发送“个性化唤醒内容”:切记避免群发通用文案,而是根据用户添加时的场景,精准触达其潜在需求,比如通过“免费文案资料”添加的用户,发送“最近整理了文案优化的3个技巧,需要的话回复‘文案’领取”。
推出“沉默用户专属福利”:设置“仅沉默用户可领”的福利,通过“专属感”吸引互动,同时筛选出有需求的用户。
标签化“无效沉默用户”:对多次唤醒仍无回应的用户,标签为“沉睡用户”,后续仅在重大活动时推送内容,将精力集中在有反应的用户上。
2、情绪价值分层用户运营策略
①情感依赖型用户
建立“专属粉丝群”:群内不单纯推送课程信息,而是增加“情感互动”——比如每周1次“成长分享会”、特定节日时发送专属优惠券、定期组织“群内小活动”。
提供“个性化服务”:记住这类用户的关键信息,在推送内容时针对性推荐。
②功利速成型用户
优化课程交付结构:将课程拆分为“核心技巧”和“拓展知识”,让用户优先学习“核心技巧”,在课程详情页明确标注“学完1小时可上手”,突出效率。
配套“实操工具包”:针对课程内容,提供可直接使用的工具,减少用户自己整理的时间成本。
③知识囤积型用户
打造系列内容包:推出“系列知识合集”,再增加附加工具包,定价可略高于单独购买课程的总价,满足其“囤内容”的需求;。
设计“学习打卡机制”:购买内容包后,用户参与“每日学习打卡”,连续打卡XX天可获得额外资料包,引导其从“囤”到“学”。
对于从事知识付费的老师而言,私域的价值不在于用户数量,而在于用户质量:不盲目追求全员转化,而是让每类用户都能在私域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价值,同时让老师的资源用在“高潜力”的用户身上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